协同育人·共铸栋梁丨北京市十一学校师生现场观摩人大新闻学院学术拔尖人才选拔活动
编者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职责。长期以来,人民大学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与各中学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
十一学校来访 体验人大学术氛围
2018年11月23日下午,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二十余位师生来人民大学现场观摩了新闻学院举办的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现场选拔活动。
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人大新闻学院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新闻领域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前沿探索。新闻学院对入选计划的同学进行项目制管理,除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科研资助之外,学院随时关注项目内同学们的学术进展、优先安排海外交流学习,还安排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指导。十一学校的师生们认真观看了参赛选手的现场展示以及答辩环节,亲身感受到了人民大学学术创新的多样性和学术要求的严谨性。
“这次人大之行让我对这个我梦想中的大学和专业有了初次的印象,人大的哥哥姐姐们汇报时的风采也让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走近人大。”
——李润晴
”“三分钟的自我介绍,五分钟的研究课题介绍,每一位参选者都用十分清晰的逻辑进行了讲述,但我听得依旧有些云里雾里。那些陌生的专有名词原来都是新闻学院的人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白衣服的博士小姐姐,她的履历十分丰富,并且在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十分详细,又浅显易懂,让我对于新闻专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够成为他们的一员。”
——李依纹
”“伴着初冬的寒意步入人大校园的时候,入目即为宏伟高大的明德楼。这座伫立在此八十春秋的著名老校屹立于我国新闻专业的顶峰,培养了一代代杰出的新闻传媒人才。这次,我有幸跟随老师同学们观摩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新闻传播学术人才的选拔,并收获颇丰。学长学姐们的课题汇报可谓精彩。他们能准确把握重点要点,以流利精炼的语言阐明研究课题、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方向、思路等。在答辩部分,各位专家老师的问题都极具针对性,及时点出研究中的疏漏与不足,也让我感受到了研究的真实性与严肃性,同时也对于新闻传播内容或逻辑表述方法等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参加这次活动在帮助我学习汇报答辩的方式方法的同时,也让我对一直很感兴趣的新闻传媒专业和学术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入的接触与了解。除此之外,我更为真切地认识了中国人民大学——“因学子梦想,育国之栋梁”的中国人民大学,也更加明确了我的学习方法及目标,让我更为深刻而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不懈进取,才可不负韶华与春秋。”
——张雅欣
“通过观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的现场选拔活动,我学到了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过程以及方法,对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大学活动的零距离接触也让我体验到了很多高中课堂中体验不到的东西。”
——王梓依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多角度的了解一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在这次答辩参观活动中,看到了处于不同学术阶段,学术和语言能力突出的学长学姐展现了学生视角下对新闻学的理解。新闻学作为人文方向的代表性学科,分支精细,内容上可以跨越历史、金融、科技多个领域,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活动中更多地展示了学术方向的研究规划,也有助于我们高中生对于未来方向做出初步的评价判断。从事学术是很困难的,再优秀的成绩在面临学术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茫然,是选择应用还是学术,我觉得这次活动给了我更深刻的理解。相比于在统一的安排下参观校园,我觉得直接近距离感受专业院系的日常工作氛围和内容更有助于我了解判断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看到学长学姐们的优秀履历也让我感受到未来责任的重大。进入名校只是第一步,锻炼能力,提升思维,积累阅读是长远的过程,培养好的习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受益匪浅。过去,我对于新闻学的印象往往停留于记者和编辑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新闻专业发展的多种可能,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发展方向。”
——唐婕
”“我对新闻传播——具体来说,现在的我更偏向传播学一点——很是感兴趣,大致是因为与生活的距离太近。毕竟生活中似乎没什么人能与传播隔绝,而无论是兴趣爱好或生活现状,总能找到它与传播的关系。于是我想,能就读于这样的专业,大概能更好地将其与自身生活结合在一起,想想还是蛮有趣的。观摩这样一次选拔,更加印证了自己的观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元素,从粉丝文化到“直男”群体,都可以利用传播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从与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想一想便兴味盎然。实话说,在整场选拔中我能完全理解的,大概只有候选者们个人信息上超高的GPA和四六级成绩;至于后面对研究项目的介绍,只能听个大概,而到了提问环节就更是一头雾水跟不上思路。但相比于专为中学生准备的展示,我还是更喜欢这样的形式:专门举行的活动也许会更全面和易懂地展现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切,但展示出来的东西免不了有所变形;而我们这次看到的虽然只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日常的一部分,却是原汁原味的。”
——黄梓芸
”“在这次的参访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是知识面的拓展,学长学姐们的论题都分别从新闻传播出发,结合文学,人工智能,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将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构建起不同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我丰富对新闻传播这一学科的认知,并将对这一专业的视野角度继续放宽、有所发现;第二,更多回看此刻,通过学长学姐们展现的大量的数据、方法以及资料的引用,我能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极大的知识上的、思维上的距离,那是一个需要我在当下和未来去为之奋斗,为之努力的方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增强我对人生未来道路的了解,虽然我无法确定我的未来,但在这次活动我所了解到的,新闻传播背后的学习研究和理论运用对现实的一些影响,乃至是人文上的一些关怀都使我对新闻传播抱有了极大的兴趣。”
——刘宇轩
”能在毕业之后带着自己的学生回母校参观访学,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看见学生们对人大的浓厚兴趣和对学术研究的饱满热情,我心中充满欣慰,并为我的母校感到由衷的骄傲。此次人大本科招办与我校顺利对接,从前期的策划沟通,到当日的行程安排与会场引导都非常贴心周到,让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场学术含量高、人文关怀浓的大学之旅。衷心感谢为此付出大量心血的招生办老师们!祝愿母校桃李芬芳,也希望三年后我的学生中有很多可以如愿迈入人大校园。
——王妍思(带队教师)
”